|
第1、 盲目追求高回报。
很多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或者基金,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:回报多少?在他们看来,5%的回报肯定比2%更好,10%的回报肯定比5%更好。如果能够达到20%+,那就完美了。
问题在于,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回报的定义,就盲目追求表面上看起来更高的数字。对于任何一款投资产品来说,你能够看得到的回报,无非就是两种:历史回报和期望回报。历史回报是指该产品在过去X年获得的真实回报,而期望回报则是指投资产品的管理人员预期能够获得的回报。期望回报是最不靠谱的,因为没有机构会向投资者保证能够获得期望回报。如果到最后真实回报不如期望回报,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。
相对来说,历史回报要比期望回报更靠谱一些,因为它至少是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的真实回报。然而,即使是历史真实回报,它和投资者最后拿到手的回报,也完全是两回事。研究[1](Cornell et al, 2017)表明,基金的历史回报和它的未来回报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。就是说,历史回报高,不代表未来的回报也会高。历史回报差,也不代表将来的回报就差。
回到上面提到的投资者行为:当他们自以为在购买高回报的投资产品时,其实没搞明白,他们只是在购买期望回报高,或者历史回报高的产品,和最后买到的真实回报高的产品是两回事。从机构的角度来说,向投资者宣传期望回报高的产品,是最容易引诱投资者购买的智商税:因为期望回报没有任何限制条件,只要有人信,牛皮吹到天上去也无所谓。
第2、 顺着基金排名榜买基金。
如果我问大家,如何在投资交易中赚钱?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“低买高卖”的道理。任何一个资产,你只有在它低价时买入,高价时卖出,才可能从中获利。如果你反过来,在高价时买入,低价时卖出,那你大概率会亏钱。
问题在于,在现实中,很多投资者恰恰是跟上面提到的规律反着来,在高价时买入,低价时卖出,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。基金排行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本质上来说,基金排行榜,就是把最近一段时间(比如近一周、一月、一年等)净值上涨最快的基金,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引诱大家去购买。问题在于,很多时候,任何一个基金在几个月,甚至是1~2年内获得的回报,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。
研究[2](Hsu et al, 2016)表明,那些在短期内回报很好的基金,往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发生“均值回归”,即投资回报会变得不那么优秀,从而回归基金经理长期的平均水平。受到基金排行榜诱惑,去购买那些排名最考前的基金的投资者,在接下来的投资回报,很可能会比平均回报水平更差。而当这些基金回报不好时,基民们又搞不懂基金回报为什么不好,于是在失望之余卖出基金,蒙受投资损失。
这些投资者由于不懂统计学原理,违背常规去高买低卖,到最后发生投资损失。而某些管理和销售基金的基金公司和销售平台,却雁过拔毛,收了一轮“智商税”,赚的盆满钵满。被基金排名榜收“智商税”,其背后主要的原因,是广大投资者没有搞懂均值回归的意义,导致盲目追涨杀跌。
第3、 三心二意,缺乏耐心。
如果你去问基金公司,银行,或者券商的工作人员,什么时候最容易提高销售业绩?答案一定是:牛市。当股市节节攀升时,买基金和理财产品的人会更多,新开账户去炒股的人也会更多,因此这些金融机构赚钱的机会也会更多。原因很简单:大家都想在牛市中蹭一波涨势,赚一些“天上掉下来的钱”。
简而言之,牛市中股市涨的越高,越能吸引那些原来不炒股的“新手”,在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前提下,匆匆忙忙去开账户炒股买基金。而最后亏的最惨的,也恰恰是这些新手。
为什么股市新手更容易亏钱呢?除了他们没有经验,在股市中经常犯那些幼稚的错误之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他们没有搞明白股市的特点。股市中绝大多数的回报,都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复利增长。很多时候,这些价格上涨的背后没有任何重大新闻,无法引起大众和媒体的注意,但只有长期坚持持有股票的老股民,才可能获得这种价格上涨带来的好处。而那些快进快出,只在牛市行情才开账户买股票的“游客型“股民,由于错过了那些日积月累的上涨,因此永远不可能获得这些复利增长。如果他们判断错误,在大跌前买入,在反弹前卖出的话,那就错上加错,完全成为被股市”收割“的对象。这就是缺乏耐心,无法长期坚持的股民所需要付出的代价。
第4、 忽略投资成本。
假设一位基金经理对你说,买我的基金,期望回报可能有20%,运气好的时候甚至有30%。但是我这个基金也不是免费的,在购买时你需要付2%的申购费,以及每年1.5%的管理费。你会愿意么?
大部分投资者,可能都没有搞清楚那些费用是怎么回事,或者觉得反正就只是1%~2%,和我那20%的期望回报相比只是小意思而已。这种对投资费用完全无知或者漠视的态度,是另一个普遍的智商税。
这背后关键的原因,是投资者没有搞明白复利的意义。举例来说,假设一项投资可以给我们每年7.2%的回报,那么差不多10年时间,我们就可以让自己的本金翻一番。现在假设基金经理扣除每年1%的管理费,因此我们拿到手的净回报变成6.2%。在这种情况下,本金翻一番的时间,将会被延长到11年7个月,比原来的10年超出了15.8%。如果基金经理收取2%的管理费,那么本金翻一番的时间将会被进一步延长到13年零10个月,比原来的10年超出了38%。简而言之,在投资世界里,哪怕是0.1%的差别,加上足够时间后,也会造成冰火两重天,天堂和地狱之差。
总体上而言,投资者做出不理性投资决策的例子数不胜数。在这里我只是和大家分享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情况。在我看来,造成广大投资者被收智商税的关键原因,在于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学弱点:过度自信。就是说,我们高估了自己投资的能力,低估了从投资中获得回报的难度。
大多数人都会认同,术业有专攻,没有金刚钻,就不要揽瓷器活。然而到了投资活动,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门槛的。任何人,不管年龄多大,来自任何背景,只要他有钱,就能从事投资活动,不管是买理财产品,股票,买基金或者买房产投资。由于没有门槛,所以给很多人造成了一种假象,即只要读一些报纸,看一些书,看一些电视上的财经节目,就能轻松成为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传奇。这恰恰是过度自信的典型表现。
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智商税呢?在我看来,我们应该坚持几个重要的原则,那就是:控制成本,多元分散,长期坚持。
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原则:控制成本。
在投资理财中,有一个重要的真理,那就是投资者最后拿到手的净回报,等于费前回报扣除投资费用。我们这里说的投资费用,包括申购费,管理费,业绩分成,赎回费,交易成本,摩擦费用等等。说到底,如果我们给别人付的费用高了,那么自己剩下的净回报就少了。这里的别人,包括券商,基金经理,银行,理财顾问等各种金融服务商。所以我们在决定做任何投资决策前,需要像去菜场买菜的老大妈那样,货比三家,斤斤计较,哪怕是0.1%的差别,也要认真严肃对待,只选择那些最便宜的投资产品。
第二、多元分散。
多元分散的意思,是我们不能只买一只股票,最好要买一揽子股票,涵盖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,包括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。我们不能仅限于股票,同时也要投资固定收益和房地产。我们不要仅限于投资国内,也要放眼全球,同时涵盖国内和国外的资产类别。在资产大类,国别和行业上都做到多元分散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投资风险,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。
第三、长期坚持。
我们应该认识到,在短期内,股市变化莫测,任何回报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。所以基于短期的回报去加仓或者割肉,其实就是用运气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,和赌场里赌大小没啥大区别。大量的研究显示,全球范围的股票,在长期来看能够给予投资者最好的回报。但是想要获得那样的回报,投资者需要保持极大的耐心,而不能小猫钓鱼,三心二意。在低成本的基础上,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多资产组合之后,基于一些系统规则长期坚持,才是广大投资者获得最好的回报的正道。
在这里也需要和大家讲清楚,本文是笔者受腾讯理财通的委托专门写的一篇回答。腾讯理财通正在推广「全民智富计划」,专家和明星将通过直播、短视频等多种方式,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,号召广大投资者保持谦虚和理性,在投资中摒弃感情和冲动的影响,努力做一名更好的「理智青年」。我觉得这个主题和本人多年以来坚持的「小乌龟投资哲学」不谋而合,因此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和腾讯理财通合作,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提高他们的财商和投资的理性程度,这样才可能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中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,成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。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理财知识的朋友,8月8日至8月18日,微信搜一搜「理智青年」即可参与到「全民智富计划」中来。
参考资料:
[1] Bradford Cornell, Jason Hsu and David Nanigian, Does past performance matter in investment manager selection?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, V43, N4, 2017
[2] Jason Hsu, Brett Myers, and Ryan Whitby, Timing Poorly: A Guide to Generating Poor Returns While Investing in Successful Strategies,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, V42, N2, 2016
*风险提示: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|
|